中远期加快发展规模化风电、光伏、水电等多种低碳能源制氢,提升制氢关键技术能力和装备制造水平,逐步完善分布式制氢管理体制机制,探索灵活的价格机制,将清洁低碳氢能打造成氢源的主要构成,从源头上保障氢能绿色低碳属性。
3月23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,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介绍,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、绿色低碳、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,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、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。《规划》明确,要紧扣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,贯彻四个革命、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,坚持创新引领、自立自强,安全为先、清洁低碳,市场主导、政府引导,稳慎应用、示范先行基本原则,推动氢能产业健康、有序、可持续发展。
欧阳明高表示: 一是坚持绿色低碳路线,主攻可再生能源制氢,牢记发展氢能的初心使命。一方面氢能能量密度高、储存方式简单,是大规模、长周期储能的理想选择,通过风光氢储一体化融合发展,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消纳提供解决方案。四是完善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。例如,作为还原剂,在冶金行业替代焦炭。三是工业生产过程 氢气是重要的清洁低碳工业原料,应用场景丰富。
从生产源头上加强管控,严格限制化石能源制氢、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,赋予了氢能清洁低碳这一关键属性。三是稳步推进氢能示范应用。——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。
我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,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142.5万个,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5.2亿户。——制造业产业结构加快升级。自2010年以来,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2年世界第一。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世界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。
新型显示、工业母机、新材料等领域攻关取得阶段性成效。——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。
光伏、风电、船舶等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,集装箱产量同比增长110.6%,芯片产量同比增长33.3%。——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。2021年,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.6%,比2020年提高6.8个百分点,两年平均增长6.1%。制造业数字化、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,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5.3%,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4.7%,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。
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.6%。高技术制造业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.2%、12.9%,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28.6%、45%。记者从工信部获悉:2021年,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达31.4万亿元,占GDP比重达27.4%国家发改委:多措并举 全面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粮食、能源、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变化,事关民生福祉、工农业生产、宏观经济大盘,价格稳则民心稳、市场有序、经济平稳。
国家发改委将重点从四个方面来做到能源的安全保供,具体为三个着力、一个守好。二是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,保障能源安全。
如何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,具体说就是三个着力、一个守好,着力增加产能,着力加强储备,着力保供稳价,坚决守好民生用能底线。一是做好粮食保供稳价工作,保障粮食安全。
五是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,兜牢民生底线。国家发改委: 新增50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储气设施 坚决保证能源的安全保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,我国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,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了对高耗能产品的需求,地缘政治冲突、全球能源供需变化都将影响到我们能源的安全保供。这是因为,中国一方面是能源消费大国,同时也是能源生产大国,因此能源供应总体是有保障的。四是紧盯市场动向,依法加强市场监管。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实施好这项重大改革,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。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,责任重于泰山。
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%,燃煤发电量占60%左右,煤价稳则电价稳,能源价格的基本盘就稳。近日,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,完善煤炭价格区间调控,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。
紧盯重点大宗商品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,加强监测分析研判。重点是做好煤炭保供稳价工作。
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,保持煤炭产量在合理水平。国家发改委将充分发挥能源中长期合同的重要作用,对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用煤、用电、用气,实现中长期合同全覆盖,引导煤炭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,完善煤电价格的传导机制。
中国原油、天然气进口来源已经多元化,而且长期合同占比很高,只要各方按合同履约,进口能够保持总体稳定。近日,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10美元关口,今天(3月7日)开盘后一度冲高至139美元,煤炭、天然气、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,玉米等粮食价格也出现上涨势头,对做好国内保供稳价工作形成新的挑战。增就是增产能、增产量、增储备、增供应,稳就是稳进口、稳价格、稳预期。国家发改委将采取更加安全可靠的保供预案,来确保能源安全可靠供应 国家发改委:我国能源供应有保障 俄乌冲突对能源供应的影响可控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,近期俄乌冲突升级,对全球能源市场带来冲击,国际原油、天然气价格进一步攀升。
PPI同比涨幅回落至9.1%,也大幅低于欧元区20%以上的水平。总的来看,中国经济韧性强、市场空间大,政策工具箱丰富,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,生猪产能充足,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,完全有条件、有能力、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,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3%左右的CPI年度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。
保持市场监管高压态势,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,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、囤积居奇、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,特别是对资本恶意炒作,将予以坚决打击。一个守好,坚决守好民生用能的底线,国家发改委将采取更加安全可靠的保供预案,来确保能源安全可靠供应。
但总体上看影响是可控的。指导各地认真执行价格补贴联动机制,及时启动、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,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。
三是做好重要矿产品保供稳价工作,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。面对今年复杂严峻的形势,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坚持底线思维,综合施策、精准调控,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。由于中国原油、天然气外采比例较高,会受到影响,进口成本客观上会有所抬升。同时,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,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,清洁能源的快速增加也将有效对冲和减缓外部影响。
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介绍,今年以来,受新冠疫情、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,特别是地缘冲突加剧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,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和不确定。这些措施的核心是两个字,一个增、一个稳。
过去一年,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,清洁能源的占比提高了1.2个百分点。落实好这些措施,我们有把握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,而且在这个过程中,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。
着力增加产能、着力加强储备、着力保供稳价,坚决守好民生用能的底线。今年1月份,中国CPI同比上涨0.9%,大幅低于美国7.5%、欧元区5.1%的水平。
发布评论